菲律宾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菲律宾史反对总统的胡克运动 [复制链接]

1#

菲律宾史:反对总统的胡克运动

关键词:罗哈斯当选菲律宾总统、菲律宾政府建立经济开发团

前因:罗哈斯当选菲律宾总统

年,亲美人士罗哈斯当选总统,维护美国在菲利益,菲律宾民怨沸腾。

▲罗哈斯

后果:菲律宾政府建立经济开发团

年,为平息胡克运动,菲律宾政府建立经济开发团,制定农田拓殖计划,很多胡克战士与普通公民获得土地与生产资料,政府统治暂时稳定。

▲扬·胡斯

过程始末

一、谈判崩坏,战斗开始

年,由于不满于菲律宾罗哈斯政府亲美行径,菲律宾共产党领导人塔鲁克率领了声势浩大的胡克运动。胡克是菲律宾加禄语的音译,意思是菲律宾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军队。

塔鲁克领导胡克运动,是因为罗哈斯政府过度亲美。当选总统后,罗哈斯坚决追随美国,与美国签订耻辱的《贝尔贸易法》,美国人在菲律宾享有国民待遇,为美国统治菲律宾打开方便之门。这让一心争取民族独立的胡克领袖塔鲁克大为不满。

罗哈斯本想对塔鲁克一举歼灭,但忌惮塔鲁克手中的武装力量,他想要抽出时间加强武装,

假意提出和谈。为了平民免受战火摧残,塔鲁克同意了和罗哈斯谈判。可罗哈斯根本没有谈判诚意,他让塔鲁克领导的部队缴械投降,双方争执不下,谈判崩坏,战斗开始。

▲塔鲁克

二、季里诺接手

胡克军队受到人民支持,起初十分顺利。罗哈斯着手对其开展疯狂报复。罗哈斯先给胡克军队扣上抢劫和投靠日本等罪名,对其进行围剿。可由于找不到塔鲁克的游击队,罗哈斯就拿无辜平民出气,他在菲律宾各地制造屠杀事件,强奸妇女,抢掠钱财,以枪杀为乐。

罗哈斯接着利用美军提供的武器装备,对游击队活动中心区域进行大规模围剿。塔鲁克也不甘被镇压,政府军的恶劣行径激起民怨,民众热烈支持塔鲁克,胡克运动士气更加高涨。

面对政府军的围剿,塔鲁克领导的胡克军队斗争意志强烈,他们明白双方间除了战斗没有其他道路,必须坚持推翻罗哈斯的反动政府。为了增强军队实力,塔鲁克积极吸收民兵参军,开展人民武装自卫,这些措施效果显著,不久之后,他们就击退了政府军军队的合围绞杀。

政府军围剿失利急坏了罗哈斯,他准备在美军的强力支持下,开战更大规模的围剿。但罗哈斯的想法还没付诸行动,他本人就因心脏病在军事基地病逝,烂摊子被副总统季里诺接手。

▲18世纪初的日本

三、季里诺简介

季里诺出身于基层官僚家庭,通过个人努力成了前总统奎松的秘书。菲律宾抗日战争时,他也曾被日本人拘禁,但他的亲属多人死于日本刀下,这让季里诺免去了附日分子的身份。看的经历让季里诺做事风格谨慎稳妥,不像罗哈斯是个行事比较极端的人。

季里诺决定采用武力恫吓与招安相结合方式解决胡克军队,他对塔鲁克承诺说,政府答应拒绝附日分成为子议员,实行民主与土地改革,甚至同意美国对抗,唯一要求就是对方缴械。

战争以来人员伤亡惨重,塔鲁克也有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,他相信了看似真诚却虚伪的季里诺,同意登记缴纳武器后,塔鲁克亲自去了马尼拉。但塔鲁克很快发现季里诺的小动作,此时菲律宾政府向群众大肆宣传胡克军队投降的消息,私下里还把胡克军队当作战犯对待。塔鲁克连夜出逃,继续领导胡克军队和平民继续战斗。

塔鲁克回到游击区向群众揭发季里诺的虚伪,并拿出文件反驳季里诺说自己投降是污蔑。季里诺则利用新闻媒体,讲述自己真心谈判反被误解。会场再度转向战场,第二轮对抗开始了。

起初季里诺大杀四方,他在邦板牙省的玛利瓦鲁村集体屠杀四十多位男性村民,向胡克军队示威,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。胡克军队也强力反击,在马尼拉外三十里外建立起武装据点。

▲奎松画像

四、运动失败

战争进入白热化后,季里诺使出杀手锏,他请美国助其重组陆军,设置情报机构。塔鲁克这边却掉了链子,由于对革命形势过于乐观,胡克军队的军事行动越发冒进。美国帮助装备的军队实力强大,没过多久,战场形势发生逆转,主动权转移至政府军手中。

为迅速镇压胡克军队,季里诺在美国的授意下任命了拉蒙·麦格赛赛为国防部长,负责决战事宜。麦格赛赛是菲律宾军方的后起之秀,很受美国赏识,本人对美国顾问马首是瞻。

麦格赛赛一方面重整军队,制定出“四朵玫瑰计划”,针对塔鲁克等四位主要的胡克军队领导人的实施逮捕,并以网状对胡克军队进行扑绞,初步效果显著。另一方面,麦格赛赛允诺普通平民获得土地等生产资料,以此离间胡克军队与平民的关系。

此时胡克军队却继续冒进策略,在塔鲁克的率领下,胡克军队贸然进攻菲律宾政府军的据点,结果遭受重创,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就此离开革命队伍,胡克军队的士气大为折损。不久之后,麦格赛赛对塔鲁克发动总攻,迅速取得胜利,胡克军队也四散逃亡,运动失败了。

▲麦格赛赛画像

结论

胡克运动迫使菲律宾政府做出有利于贫民的让步措施,体现了菲律宾共产党人和普通民众的英勇斗争精神,为东南亚其他国家民族运动树立了榜样。

《东南亚通史》《外国军事人物辞典》《世界上下五千年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